說一說供熱收費軟件的故事

眾齊軟件已經把供熱收費管理系統(tǒng)做到專業(yè)水準,獲得供熱行業(yè)大部分專家和業(yè)內人士的認同,這是我們在十年前剛涉足這個領域時沒有預料的。要不是當年初生牛犢不怕虎不小心起了個頭,現在想都不一定有這個勇氣了,回想這中間經歷的太多困難,略略有些后怕。現在大家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因為這已經不是幾個人的事情了,有員工的發(fā)展期望,也有客戶的殷切期望,其中還有不少客戶語重心長地勸我們要不忘初心,還希望我們不要被其他公司收購,希望我們獨立健康發(fā)展下去,保證售后服務的長期穩(wěn)定性,聽到這些內心總是很感動,也很感謝。

這十年中每一年公司內部都在“宣誓”說到年底我們的供熱收費管理系統(tǒng)功能完善了,也穩(wěn)定了,以后的日子就好過一些了。而實際上是產品每年都在持續(xù)投入,每年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人員都在嘔心瀝血地對軟件的功能、穩(wěn)定性、人性化進行改進。反而近幾年來,軟件已經達到成熟和穩(wěn)定的這種說法已經慢慢銷聲匿跡了,大家已經習慣了供熱收費管理系統(tǒng)持續(xù)升級。

時間回到200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了天津市供熱辦的數據填報軟件項目,并由此開啟了區(qū)縣供熱辦的供熱收費軟件項目。那時候市面上還都是CS盛行的軟件系統(tǒng),我們做的第一家客戶是天津市紅橋區(qū)供熱辦公室,他們原先的CS供熱收費軟件已經跑了幾年,但存在數據不準,報表加載不出來,系統(tǒng)經常死機等現象,客服部負責人實在沒招了就找了我們來定制收費軟件,記得當時花了小幾十萬預算。但和現在比起來,當時的收費軟件功能極其簡陋,功能不及現在最新版本的三分之一,既沒有銀行代收,也沒有微信支付寶,更不用說有稅控紙質票、電子票了,輔助的POS、高拍儀、自助繳費機、語音播報器等,在工作流程上也只是限于經營部門,沒有延伸到財務、開關栓、稽查、清欠等部門。但客戶和我們一起全心投入,第一個供熱收費軟件項目上線后,最終應用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至少把客服部的收費工作理順了,縮減了很多手工出報表的時間,也不用再一個一個調整錯誤數據了。

項目驗收之后,就作為公司的一個定制項目的成功案例放到了官網上,發(fā)現一年下來有幾個客戶會聯系我們咨詢供熱收費軟件的事情,雖然都沒深入談下去并促成合作,但至少社會上有這個需求,也能感受到這個軟件確實能解決供熱行業(yè)的一個特定問題。隨著后來才慢慢知道,我們當時用J2EE技術開發(fā)的軟件系統(tǒng),在成本上的確無法與那些簡陋的CS軟件競爭。當時友商經常一個軟件報價幾萬,而我們需要幾十萬,所以大部分供熱企業(yè)打完電話就沒下文了。也簡單分析了一下幾個廠商的收費軟件,第一感覺是這個領域各廠商的產品看起來做得不是太好,至少界面、細節(jié)這些說不上精致,我們認為市場還是在等待更出色的供熱收費軟件出現,因此就啟動了此收費軟件項目。正式開始了之后才發(fā)現,一個簡單的收費軟件下面隱藏了太多的復雜業(yè)務邏輯和行業(yè)困難,首先沒有一個公共事業(yè)像供熱這樣個性化,基本上都是一城一策;其次供熱行業(yè)的信息化意識落后,加上畫地為牢的土皇帝心理,對先進管理不那么熱衷;再次是軟件涉及到多個部門業(yè)務,至少要涉及收費和財務相關知識。

供熱收費軟件的研發(fā)、推廣、維護工作,這么多年走下來,的確碰到很多困難,受到很多挑戰(zhàn)。第一像有些老廠商,拿著多年不變的一套軟件產品低價兜售,基本不支持高端個性化的需求,導致市場預算做不高;第二是像有些項目型廠商,收費軟件往往是他們的敲門磚,他們常常為了爭取客戶,通過較低價占領客戶,并看中后續(xù)的生產等高附加值項目;第三還有不少各地的小軟件廠商,在客戶量小和年頭短的情況下,還沒意識到進行長期客戶維護和軟件升級的負擔和艱難,為了當下的生存也是低價和占市場為主;第四絕大部分自控、熱網、熱表等廠商,軟件往往都是低價或者贈送;加上不少供熱企業(yè)本來也沒有多少信息化經驗,也沒有精力去甄別軟件的好壞,往往抵不住這么多誘惑,也說服不了領導要多花錢上一個看起來功能差不多的軟件。存在的這些制約條件,可想而知一家專做供熱收費軟件的企業(yè)誕生并成長起來,是道路荊棘,充滿挑戰(zhàn)的。這些問題,有時候我們也不知道怎么辦,但只堅持這么一點:以客戶的需求作為我們生存的根本。我們不要管競爭對手眼花繚亂的招式,我們要盯緊客戶最棘手的問題,能切實解決客戶的問題才能得到發(fā)展。另外還有一個信念是若我們公司就是靠供熱收費軟件帶來現金和利潤,那公司的資源傾斜也在這個產品及相對應的團隊上,這種專注專業(yè)和工匠精神帶來的化學變化是不可估量的。而像一些儀表和自控廠商常常送給供熱企業(yè)收費軟件,讓我們的業(yè)務人員很是困擾,但很多年前我就堅信白送的軟件,自控廠商本身是不可能投入巨大資源去完善這個產品的,研發(fā)這個產品的團隊也不可能擁有某種使命或榮譽感,最終的結局終將被歷史淘汰。

因此從公司一成立,企業(yè)的使命、愿景、文化,以及產品和服務的戰(zhàn)略定位就基本確立了。這么多年過來大家一直目標一致,齊心協力,產品就像自己的孩子,通過不斷地呵護,看著他們慢慢一點點變好,大家都會感動不已。而客戶就像苗圃的花朵,通過不斷地呵護,也在茁壯成長,偶爾客戶的一個口頭贊賞或眼神肯定,也讓我們感動不已,瞬間又充滿了前進的力量。

雖然我們不是一個互聯網企業(yè),但針對供熱收費系統(tǒng)的產品研發(fā),卻有點互聯網產品的味道,注重客戶反饋和快速迭代,注重產品品質,注重客戶體驗。因此前幾年都是半年迭代一個大版本,后幾年才改成一年迭代一個大版本,加上需要對老項目版本的維護,對老數據庫的兼容,這中間又需要成倍的投入才能實現。在供熱行業(yè)中的收費管理軟件領域,我們看到太多項目型公司,不具備產品化意識,通過加班加點、熬夜通宵,快速上線一個收費軟件,并在第一個采暖季修修補補后完成任務,殊不知這其實只是供熱企業(yè)參與信息化需求的開始,由于管理上的改進是永無止境的,因此只要這個供熱企業(yè)是積極和上進的,就會提出非常多的改進訴求,甚至是高端個性的定制化內容。因此我們看到太多的信息化失敗案例往往是由于沒有正規(guī)的項目管理和過程記錄,加上團隊成員離職交替,在修復問題的時候只修改了表象卻導致核心邏輯出錯,更夸張的還有直接改數據庫來修復問題的,過了一兩年之后,就沒人敢動系統(tǒng),也沒人敢升級軟件,甚至不少供應商都不能承諾把自己軟件的數據導入的升級后的系統(tǒng)里,其背后的邏輯實質就是自己的軟件自己也升不了級,需要客戶花錢重新購買一套新版本軟件。因此從一開始我們就進行了正規(guī)化管理,從需求收集、分析、設計、開發(fā)、測試等環(huán)節(jié),到每一個版本的升級內容和更新文件,甚至是數據庫字段的調整,都有詳細記錄。同時在每一次功能升級的時候,還考慮了銀行、客服、計量、移動端等功能的兼容性。這些產品之外的配套工作量其實遠遠超過了產品功能開發(fā)本身,因此有人說做好一個項目容易,但轉化一個產品還至少需要4倍的工作量,那動態(tài)維護上百家客戶的升級迭代,更是需要付出N倍的工作。一個競爭對手產品的某一項功能容易模仿,但建立一個可持續(xù)迭代發(fā)展環(huán)境卻非常困難,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就早晚會被社會所拋棄。

收費軟件是供熱企業(yè)經營管理中先進管理思想和理念的載體,每家供熱企業(yè)管理方式不盡相同,同時隨著信息化意識的拓展不斷在變化的,因此信息化實踐的方法和路徑也不相同。而優(yōu)秀的軟件來自于完美的售后服務,這里面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高質量的實施和售后服務才能讓軟件用得好,表現優(yōu)秀;二是通過實施和售后服務,不斷收集反饋和調整軟件,讓軟件變得更優(yōu)秀,更加匹配供熱企業(yè)的管理需求。供熱企業(yè)的人員基本都不是信息化專家,沒有經過專業(yè)的信息化導入訓練,甚至不少供熱企業(yè)在供熱忙季都需要臨時招聘收費服務人員,因此培訓和售后服務至關重要。收費業(yè)務復雜,軟件功能繁多,不經過培訓和實戰(zhàn)訓練,不少工作人員都不知道軟件功能是如何應用的,不知道有些場景該如何處理。再加上網絡、瀏覽器、病毒、軟硬件等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忙亂效果可想而知。

在供熱行業(yè)中還存在一個現象,有很多供熱企業(yè)領導已經對幾年更換一套收費系統(tǒng)已經習為為常了,不清楚是如何會形成此觀念的,或許是像硬件設備都有生命周期,需要幾年一換,因此換軟件也是這個思路,或許是當時就按固定的功能需求采購的軟件,用了幾年后發(fā)現自身的思路和經驗已經超越軟件了,而軟件本身卻不具有可持續(xù)更新迭代的能力。這些都是項目型思維,重復反復投資,推倒重來的現象浪費嚴重,也體現出國內現在軟件行業(yè)的亂象??v觀國內外所有大型企業(yè)信息化過程,都是一個極其漫長和逐步完善的過程,基本上都是選擇長期戰(zhàn)略合作伙伴,很多年在一起共同鉆研業(yè)務,完善功能,以運維的思路來開展信息化建設,一起支撐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產品和技術,代表著一家企業(yè)未來的競爭力,服務和營銷,又呈現了一家企業(yè)市場的口碑和影響力。十年,我們真的才剛起步,前面的路還很長......